李维刚这次去宿迁,算是领了一次教训。
有人说是“包塘”,行家一看就知道,这可不是冲着挣钱来得,简直就是来送钱的。
一笼子螃蟹开价十万八千,网上一堆人吵翻了天:
有人觉得塘主太狡猾了,也有人说李维刚太糊涂了。
其实没人能真正点到要害——他就是抱着善心来经营生意。
那不是变成别人眼中的肥羊了吗?
一提到螃蟹,价格就随口一说,一斤一百块。阳澄湖的螃蟹都卖不出这个价位。大个的母蟹还能稍微值点钱,那些小的,收都得看尺码。
他倒是挺一致的,全都一百块。
这买的根本不是螃蟹,纯粹是在花钱买个“体验”。
第一笼:外行的兴奋劲儿
一开始打捞上来的那一笼,重量是114斤。
李维刚自己用手指头算了算:多了十四斤,纯赚一千四。
这激动的感觉,也就只有外行才会这么兴奋。
他根本就没考虑到运输、存活率、规格淘汰和市场价格这些因素。
说白了,京东生鲜小哥一句话就给他点透了:
腿不结实的别来,黄不了多少的也不用。
这句话一说出来,所有的幻想都打了水漂。
螃蟹可别只看它的分量,还得注意它的外观咋样。
钱可是用真金白银掏的钱,反倒拉回来可能就只是一堆“空壳货”。
塘主的算盘
塘主说自己黑,其实就是挺会琢磨、打算盘的。
用最豪华的办法帮你付账,把所有的风险都推到你身上,剩下的钱都塞到自己 bolsillo 里。
一笼卖一万,保底八十斤,不够的他负责补差,超出部分归你所有。
听着还算挺公道,算账一清二楚,十笼加起来一千零六十二斤,李维刚付了九万块钱。
要照市场价算嘛,宿迁这边的母蟹大概也是六十块一斤左右。
这一车螃蟹,顶多值六万多点,结果让塘主额外多拿了三万。
要紧的是,塘主心里可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的。
他一看就知道,你不是过来批发的,而是冲着拍视频、刷流量去的。
搞这么大的花招儿,是不想坑别人哦,难不成还真想着坑自己不成?
慈善混生意,注定栽跟头
李维刚这几年,一到处在视频里包塘,声称是帮农民。
粉丝们看着挺热闹的,他刚从新疆回来,心情一软,就跟着人家一起去收货了。
本打算做些善事,结果搞得生意经都没琢磨明白。
行善有自己的讲究,做生意也有自己的规矩。
这两样一合起来,就容易被别人当工具用。
塘主提到养了两年的螃蟹,日子过得挺不容易的。
李维刚一激动,合同就签了。
市场上的买家只看货的样子和价格,谁关心你背后那点事儿啊?
最终,塘主手拿着钱,乐呵呵地过节去了,李维刚一个人站在市场边上,也变成了看客。
有流量≠能赚钱
这事也提了个醒:
有点击量,可不代表就能真正赚到钱。
流量能帮你把货推出去,不过这货值不值钱,还得专业人士说了算。
京东小哥那句“八十块一斤都难挣钱”,才是真心话。
经商别把善良当作唯一的资本。
这次投入九万块到水塘里,换来了一段有流量的故事。
观众玩得开心,真正掏钱的人不多,赔的还是自己呗。
农产品收购这行水深着呢,外行最容易栽跟头:
一旦出现缺斤少两、规格乱套、运输磨损这些事儿,赔偿就得你吃亏到底。
那些在网上出高价收苹果、西瓜的,最后不是车上一车货全烂手里,就是赔得干干净净。
套路每年都有新花样,故事却轮番重演。
会不会有人接盘?
眼下就看刘强东那边会不会动手了。
宿迁算是东哥的老巢,再加上李维刚又是个网红,恰巧赶上中秋吃大闸蟹的好时机。
要是京东把这批货全都收走,倒还能打上一张“助农牌”。
就算亏点钱,也能靠流量把成本赚回来。
要是真照京东那套规矩执行,李维刚这笔买卖恐怕就完了,甭想再保得住。
扔九万块出去,能拿回来六万都得算不错的了。
到头来还得背个“冤大头”的名号。
慈善是慈善,生意是生意
俗话说得清楚,外行去搞生意,就像是待宰的羔羊一样。
这事儿一闹之后,李维刚还能敢不敢再包塘呢?
大概还会吧。
只是他得先把这句话想明白了:
慈善归慈善,生意就是生意,千万别把两码事串到一块。
吉期旺网,库东配资,股票配资平台代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